“我們公司燒堿產能為12萬噸/年,會產生大量副產品氫氣。通過對設備進行改造,加裝氫氣鍋爐設備,回收利用生產過程中的氫氣作為工業鍋爐燃料,既消除了安全隱患,又能生產蒸汽用于工藝供熱,經濟、環保和社會效益均十分明顯。”9月18日,濰坊亞星新材料有限公司設備部部長劉召雷向記者介紹。這家企業剛剛入選2025年度省級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名單,成為濰坊市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綠色轉型正在昌邑制造領域全面鋪開。截至目前,昌邑市擁有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2個,國家級“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1家,省級綠色工廠4家,濰坊市級綠色工廠11家。昌邑經濟開發區等獲評濰坊市級綠色工業園區,下營化工產業園創建首批省級“無廢園區”,成為區域綠色發展的新名片。
昌邑市正持續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謀劃布局新興產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在科技創新層面,昌邑企業展現出強勁的突破能力。昌邑市科技局局長王金華表示,昌邑正在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格局。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企業創新成果豐碩:山東浩信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高強韌鋁合金輪轂與組合軸承應用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昌邑森匯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創新項目獲得2025年山東省創新方法與創新應用大賽一等獎。
新能源產業成為昌邑經濟的新增長極。昌邑市發改局局長孫兆興告訴記者:“昌邑地處山東半島西北部,渤海萊州灣南岸,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較為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數據顯示,2025年1-8月,昌邑市新能源發電量達16.56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9.86%。
目前,昌邑已建成陸上風電場5處、海上風電場1處,192臺風機總裝機容量達54.65萬千瓦。作為“十四五”期間濰坊市僅有的2個海上風電項目之一的國華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計劃在2026年底并網發電,屆時將進一步提升昌邑的新能源供給能力。
產業集聚效應正在顯現。昌邑先后招引中國華電、中國華能、三峽新能源、國華能源、國家電投等一批央企齊聚北部“鹽堿灘”,充分利用沿海區位優勢,構建新能源全業態開發格局。電網基礎設施也在持續升級,現有4座220千伏變電站為骨干,19座110千伏變電站為支撐的電網結構,為新能源消納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綠色制造到科技創新,再到新能源布局,昌邑正在以“滴水穿石”的韌勁和“敢闖敢試”的銳氣,書寫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