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邯鄲市第三醫院眼特殊檢查室的燈光下,張樹軍俯身調整儀器,額前垂落的一縷白發在燈光里格外刺目,才四十多歲,霜雪便已覆蓋他的頭頂。這是時光刻下的勛章,更是他二十四年如一日為他人守護光明的無言印記。

邯鄲市第三醫院眼特殊檢查室副主任張樹軍
夢想種子萌發:引路淬煉,仁心染霜映初心
河北武安的小山村是張樹軍夢想的起點。幼年頻繁出入醫院陪伴生病的母親,那焦灼的無助感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要成為一名醫生,成為別人困境中的力量。1999年,中專臨床醫學畢業的他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部隊熔爐鍛造了他鋼鐵般的意志。2002年,黨旗下莊嚴宣誓的誓言,從此融入血脈。2005年退伍,他來到邯鄲市第三醫院。當專業方向轉向眼科時,他毅然擁抱了挑戰。臨床醫學的底子遠遠不夠,眼科是另一片浩瀚深海。從此,專業書籍成了他形影不離的伙伴,連吃飯時間也被征用——饅頭就著書本上的醫學圖譜下咽,知識的“滋味”成了他唯一的佐餐。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只是起點,他擠出一切時間攻讀本科,并在2018年赴北京同仁醫院進修。
在探索光明的路上,張樹軍的老師總是要求他“不許先提問,要先去查閱大量資料,查不到再問”。正是這種近乎嚴苛的訓練,錘煉了他獨立思考的硬功,也把“耐心”與“全心”服務的醫者之道深深刻進他的骨子里。白發,或許就是無數個為疑難病癥徹夜翻書、推敲琢磨的深夜悄然染就的。

張樹軍2024年在全國眼底病學術交流會議暨國際視網膜研討會疑難病例討論作匯報
顯微鏡下的星辰大海:精研不輟,筑牢生命防線
顯微鏡下的世界,是張樹軍傾注心血的星辰大海。他深知,每一幀影像背后,都懸系著一個家庭的悲歡、一片世界的明暗。這沉甸甸的責任感,讓他將幾乎所有的業余時光都給了對專業的精研與探索。三十多本翻爛的專業著作,十萬余字凝結心血的病例筆記,無聲訴說著無數個被燈光漂白的夜晚。這份近乎偏執的投入,最終結出了沉甸甸的果實:參與省市科研課題,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珍貴的兒童眼底影像被權威專著收錄。
2024年,面對一種少見的眼底頑疾,他如同偵探般抽絲剝繭。歷時一年,運用尖端技術,首次完整揭示了該疾病從萌芽到愈后的影像密碼。這份報告不僅填補了學術空白,并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八次全國眼科學術大會上進行了交流和分享,引發強烈共鳴。
也是在這一年,他和團隊取得一項重大發現,敏銳地從影像檢查結果中發現一種從未被記載的眼底病變。他和團隊系統揭示了其獨特的影像學特征。2024年在全國眼底病學術交流會議暨國際視網膜研討會疑難病例討論詳細匯報時,會場先是寂靜,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反響。最終,這種疾病在國內被首次命名為“特發性周邊魚鱗狀脈絡膜視網膜病變”。那一刻,所有伏案鉆研的寂寞、那些悄然增多的白發,都化作了照亮醫學盲區的璀璨星光。

患者為張樹軍贈送錦旗
方寸診室見真情:以心換心,溫暖照亮求醫路
在方寸診室,張樹軍將“以患為中心”的信條化作春風。他主導搭建了省內首家眼科影像閱片診斷中心和遠程會診平臺,將國家級眼科資源“云端”送至基層。2024年,精準分析眼底影像超過3.2萬例,實現“零差錯”的硬核承諾——這份精準,是他們對“生命所系,健康相托”誓言的無聲守護。
技術精準是基礎,人心溫暖才是良藥。面對焦慮的患者,他總是俯下身,用最平實的語言耐心講解。為了讓遠道而來的患者當天拿到報告,他和團隊習慣了“披星戴月”,高峰期加班至晚上七八點成為常態。2024年寒冬,為了優化流程,他連續一周蹲守候診區,默默觀察、掐表計算每個環節的卡頓。最終改進叫號系統,患者候診時間縮短了40%。他們還制作可視化流程短視頻,單次檢查時間縮短了30%,科室成立2年來,患者滿意率達100%。診室墻上,“檢查診斷最認真、不是親人勝親人”的錦旗無聲訴說著患者的信任之情。

張樹軍父母捐出300個護目鏡,支援一線
無言大愛是支撐:家國情懷,奉獻中見赤誠
然而,“舍小家顧大家”這六個字,對張樹軍而言重若千鈞。當愛人重病、血小板降至危急值,他正為籌建遠程平臺奔忙,只能在電話里聽著她虛弱的聲音心如刀絞;女兒發燒等他深夜歸家,孩子已在沙發上蜷縮著睡去,臉上淚痕未干;兒子懂事地說“爸爸,媽媽說了,你啥也不用管,專心上班就行”……“家對你來說,就像個旅館”——家人的心疼與埋怨,是他心底最深的酸楚與虧欠。科室成立后的兩個春節,他都主動值守,只為讓年輕同事回家團圓。守護“大家”的安康,讓更多“小家”得以團聚,他責無旁貸。
2020年疫情期間,防護物資緊缺。得知醫院急需護目鏡,在老家經營小店的父母,毅然捐出店里僅存的300個護目鏡:“兒子在前線,我們幫不上別的,這個必須捐!”當他和同事們戴上這些帶著父母體溫的護目鏡,血脈相連的守望在那一刻凝成了最堅實的鎧甲。

張樹軍認真為患者檢查
以身為炬踐使命:榮譽為鞭,初心如磐點亮光明
“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醫師”“美麗醫護”“抗疫醫師”……組織授予的榮譽是肯定,更是鞭策。張樹軍撫過鬢邊早生的華發,目光依然沉靜堅定。顯微鏡下的方寸之地,是他安放生命熱忱的遼闊舞臺;患者眼底的細微變化,是他畢生求索的星辰大海。
那滿頭白發,是他燃燒生命守護光明的印記——每一根銀絲,都曾浸透深夜的燈光,都曾映照患者的期待,都默默訴說著一位醫者以身為炬、在他人視界的至暗處永不熄滅地點燈的故事。(杜俊利)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