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館陶縣以“百萬學子祭英烈·紅色基因永傳承”為主題,組織全縣中小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清明祭掃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在該縣烈士紀念館內,新時代好少年代表們手持鮮花,在講解員的引導下緩步前行。通過一件件斑駁的文物、一幅幅泛黃的照片,學生們仿佛穿越時空,目睹了革命先輩們在烽火歲月中浴血奮戰的身影。來自實驗小學的學生孟德政在參觀后感慨:“看到范筑先將軍的家書復印件,我才知道英雄也曾是個有血有肉的父親,這讓我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該館作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自開放以來年均接待參觀人員3.2萬人次,成為青少年接受紅色教育的重要陣地。
在該縣柴堡鎮八義莊革命紀念場,一場特殊的祭奠儀式正在舉行。柴堡小學的師生們整齊列隊,向長眠于此的八位無名烈士默哀致敬。六年級學生武科研手捧自制的小白花,輕聲說道:“爺爺奶奶常說我們腳下的土地浸染著英雄的鮮血,今天站在這里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分量。”柴堡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趙立強介紹,學校特別設計了“聽一個英烈故事、畫一幅清明畫作、寫一封時空信箋”的沉浸式教育環節,讓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感悟信仰力量。

同時,縣職教中心師生走進民族英雄范筑先故居,充滿敬意地參觀了范筑先展廳、張維翰展廳、張壽山展廳;魏僧寨實驗小學師生在趙官寨烈士紀念碑前聆聽老黨員講述當年的戰斗往事;市莊聯合小學學生在北陽堡戰斗遺址朗誦詩歌《可愛的中國》;息元村小學則通過情景劇再現董息元烈士舍身救群眾的感人瞬間……

另外,館陶縣各中小學校同步推進“童心向黨·詩畫清明”系列主題活動、主題班會等,通過編排情景劇、舉辦知識競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此外,該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也同步開展“老兵故事進校園”活動,組織老兵宣講團走進中小學校,通過講述親身經歷的戰斗故事,深刻展示退伍不褪色、奉獻踐初心的精神,讓紅色教育更加鮮活生動。
據統計,該縣61所中小學校累計開展主題活動200余場次,創作手抄報、書畫作品等5000余件,參與學生超6萬人次。

“此次活動通過‘實地參觀+故事宣講+儀式教育’的立體化教育模式,使革命精神逐步轉化為青少年成長道路上的精神養分。”該縣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國江表示,下一步,館陶縣將持續深化紅色文化教育,讓英雄事跡走進課堂、融入生活,引導青少年將革命精神轉化為勤學報國的實際行動,為培育新時代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