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行走在陽邑鎮的山林田野間,智能攝像頭在云端實時監測邊坡動態,新栽的樹苗為裸露山體披上綠裝,巡查員的紅馬甲在林間若隱若現……這是該鎮創新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監管體系帶來的生動圖景。今年以來,陽邑鎮通過多元手段織密生態安全網,在青山守護中蹚出了一條科技賦能、系統治理的新路徑。
網格巡查,人防開起流動守護
“每天不定時巡查,發現異常立即上報”。龍務村巡查員郭袁斌用巡查腳步丈量著綠水青山。陽邑鎮對全鎮歷史遺留采石點開展“拉網式、地毯式”全域排查,將全域劃分為24個責任網格,配備38名專職巡查員,組建起由鎮執法隊、國土所、村級巡查的網格聯動機制,通過"定人、定崗、定時、定責"四定管理,實現動態巡查。今年以來,累計發現并處置早期風險隱患11起,真正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生態修復,物防重塑青山肌理
“你看這一大片柏樹全都活了,長得多好!”陽邑鎮東井村“老”包村干部趙天增,指著植樹節時鎮機關全體在東井村邊廢棄礦點栽種的柏樹,難掩欣喜。為遏制盜采,陽邑鎮在柳河、杏花等6個村,通過"噴漆預警+植被固土+工程修復"組合拳,完成9處歷史遺留礦山治理,累計噴繪警示標識2300平方米,通過栽植固坡植物,曾經斑駁的裸露巖壁和荒蕪的土地已變身"生態綠地",讓"傷疤"山地重煥生機。
數字賦能,技防構筑云端防線
"以前靠雙腿巡查,現在輕點手機就能掌控全局。"陽邑鎮黨委書記裴立軍展示著手機上的監控畫面和數據。8雙"智慧之眼"24小時注視著6個行政村歷史采石點的實時動態。隨著最后一批智能監控設備調試完成,陽邑鎮正式開啟了"網格巡查+云端監管+生態修復"的礦產資源三防立體監管體系新模式。陽邑鎮選取了8個精準監控點位,安裝了采用太陽能供電的4G高清攝像頭,355度云臺旋轉、智能追蹤,實現無死角監控。系統運用AI圖像識別技術,可自動捕捉機械進場、山體開挖等異常活動,實時推送預警信息至鎮執法平臺。配套開發的APP將鎮執法隊員、24名網格員納入響應體系,形成"前端感知—智能預警—快速處置"的監管閉環。
從"人海戰術"到智慧管控,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御,武安市陽邑鎮的三防監管體系正持續釋放疊加效應,用創新實踐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堅決守牢自然資源生態保護底線。未來,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片新綠,都將見證科技與匠心共繪的生態長卷。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