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在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王橋鄉張井寨村的一片麥田里,種糧大戶趙保立蹲下身子掐下一株麥穗,輕輕揉搓后吹散糠皮,露出飽滿的籽粒:“看這成色,畝產千斤沒問題!”話音未落,遠處傳來隆隆機鳴,一臺小麥聯合收割機正沿著地壟緩緩駛來,履帶碾過之處留下一道道整齊的麥茬。

當前正值“三夏”農忙時節,館陶縣32萬畝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期。為確保顆粒歸倉,全縣統籌調配資源,組織1300余臺聯合收割機、2200余臺套配套農機具投入夏收夏種戰役。縣農業農村局組建80余人的農技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一對一”指導,幫助農戶搶墑播種,并通過“小麥+玉米”“小麥+大豆”輪作模式,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2萬畝。
該縣依托智能農機調度平臺和充足的大型農機裝備,全縣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以上。農機手們晝夜奮戰,通過“收完即種”的接力作業模式,在搶收小麥的同時完成夏播任務,實現“收一塊、種一塊”的無縫銜接。趙保立承包的380畝麥田里,農機手老張正在操作聯合收割機高效作業,秸稈同步粉碎還田。“全程機械化操作,從收割到晾曬入庫只需3天,省心又省力!”他笑著說。

與此同時,縣農業農村局提前制定應急預案,針對小麥倒伏、病蟲害防治等問題開展專項培訓,并在各鄉鎮設立農機服務保障點,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實現“故障隨報隨修、配件即時配送”。氣象部門每日推送精細化天氣預報,交通部門優先保障農機通行,多部門聯動織密夏收服務網,確保搶收搶種高效推進。
走進館陶縣月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一望無際的金黃色麥田在陽光下泛著光澤。不同于普通小麥,這里種植的冀紫439黑小麥因富含三價有機鉻、硒、鋅、花青苷等微量元素,被譽為“控制血糖的神奇植物”。“普通小麥每斤賣一塊二,我們的黑小麥每斤能賣到一塊六,深加工后附加值更高。”公司負責人閆風波捧起一把麥粒介紹。

館陶縣黑小麥種植已有二十年歷史,目前種植面積達3萬畝,覆蓋2000余戶農戶。依托黑小麥獨特的營養價值,當地已開發出面粉、面條、功能性食品等8個系列30余種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目前,該縣32萬畝小麥收獲已進入“沖刺期”,預計一周內將全部顆粒歸倉。下一步,館陶縣將持續強化服務保障,統籌做好糧食收儲、交通保暢、氣象預警等工作,守好群眾“糧袋子”,為夏糧豐產豐收和秋糧豐產基礎筑牢堅實屏障。(安小龍)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