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邯鄲南沿村總校南橋小學的科學課堂與教研活動中,一場關于“聲音與聽覺”的科學盛宴剛剛落幕。侯老師的《怎樣聽到聲音》公開課,不僅讓四年級學子沉浸在探究的樂趣中,更引發了校內科組教師的深度研討。
課堂伊始,鳥鳴、流水、汽車鳴笛等聲音在教室回蕩。“這些聲音如何進入我們的耳朵?我們又為何能‘聽懂’它們?”侯曼老師的提問,瞬間讓孩子們的好奇心“滿格啟動”,自然引出“怎樣聽到聲音”的探究主題。解構耳的秘密,實驗見真知 侯老師借助耳結構模型和動態課件,清晰拆解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等結構的功能。當講到“鼓膜振動是聽聲的關鍵”時,她帶領學生用金屬絲圓環和肥皂水制作“模擬鼓膜”,孩子們對著肥皂膜說話,親眼見證膜面隨聲音振動的瞬間,對“鼓膜的作用”恍然大悟。 最讓孩子們興奮的是自制聽診器環節。用氣球、漏斗、乳膠管組裝的簡易聽診器,讓他們清晰聽到同伴的心跳聲。侯曼老師順勢講解“膜腔振動+氣體傳遞+窄腔放大”的原理,將“助聽工具的科學邏輯”具象化。
課后,南沿村總??茖W組教師圍繞課堂展開深度點評,從教學設計、學生活動、素養培養等角度各抒己見。總校主抓教學業務葛校長總結,今天的公開課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研討樣本。實驗與小組合作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協作意識的核心載體,既要看到課堂中的亮點嘗試,更要重視當前存在的“不充分”問題。后續希望教師團隊強化“課前預設”,把實驗流程、合作規則細化到每一個環節;突出“學生主體”,設計分層任務讓不同水平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注重“課后沉淀”,將本次課的問題轉化為教研課題,通過集體備課打磨實操型課堂,真正讓學生在實驗中長本領、在合作中共成長。
侯老師的《怎樣聽到聲音》公開課,是一次“以生為本,以探究為核”的科學教學實踐。它不僅讓學生在動手與思考中理解了“聽聲的奧秘”,更通過教研點評的碰撞,為校內科組教師提供了“如何將科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素養”的思考范本。 (鄭宏偉)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