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日照惠佳食堂,一盤剛被“清空”的餐盤在手機鏡頭下發出微光。剛用完餐的市民徐燕輕點屏幕,將“光盤”照片上傳“碳惠日照”小程序。“叮”的一聲,10個碳積分實時入賬。“現在孩子吃飯可積極了,天天催著我打卡換獎勵。”她笑著說。在日照,從機關食堂到企業、校園餐廳,這樣的“光盤打卡”正悄然重塑著城市的餐桌風景。
小小積分背后,是一場由“碳惠日照”掀起的綠色革命。作為山東首個市級碳普惠平臺,它用一本無形的“碳賬本”,串起綠色公交、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等30個生活場景。每一次低碳行為都被量化記錄,轉化為可兌換、可流通的碳積分。
在日照市政府的機關食堂,電子屏幕上循環播放著“厲行節約”的主題標語,干部職工有序排隊,按需取餐。“‘光盤’一次積10分,既計入個人賬戶,也匯入單位集體碳賬戶,回收桶內的剩菜明顯減少。”日照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節能科工作人員王芳介紹,積分可兌換商城禮品,更點亮了單位的節能成績單,節約正從工作紀律沉淀為日常修養。
金融力量則為這場變革注入澎湃動力。日照銀行職工食堂內,“碳惠日照”桌牌成為醒目標識,掃碼打卡已成銀行人日常。該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喬鐘瑋透露,銀行正搭建專屬碳惠商城,以金融之力“購買”市民的環保行為。目前,銀行綠色貸款余額達230億元,將“減排量”真正變成“真金白銀”。
低碳生活理念扎根校園。在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的“清涼有度,節能有我”承諾墻上近千名師生簽名,共同許下“空調溫度不低于26℃”“外出使用節能模式”等承諾。該校還聯合日照市土地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實施“零碳校園”項目,發揮集團數智雙碳平臺在碳核算、碳管理和降碳方面的優勢,為學院量身定制碳排放監測與減碳方案,讓綠色理念深度融入校園生活。
上線僅一年多,“碳惠日照”用戶超27萬,記錄光盤打卡14萬次,累計減碳超4000噸。市生態環境局持續拓展“小綠回收”“e起節電”等場景,讓“政府-企業-個人”三位一體的碳賬本日益豐厚。“每一次打卡都是對資源的珍視,每一次記錄都凝聚城市綠色發展的力量。這將激勵我們繼續創新求進,將其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領先的碳普惠平臺。”“碳惠日照”項目組工作人員許美玲感慨道。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