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七屆中國研究生機器人創新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濟南開幕。這不僅是一場普通的賽事,而是濟南寫給機器人人才的“邀請函”,每一個賽道、每一個環節,都藏著“以賽引才、以賽促產”的巧思,像一場“智造交響”,等著追光者來奏響屬于自己的樂章。作為國內機器人創新領域的高水平賽事,本屆大賽呈現出三大顯著特點:一是人才聚集效應顯著,吸引了全國頂尖研究生創新人才同臺競技;二是技術前沿性突出,匯集了人機協作等機器人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三是產業帶動性強,通過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為濟南、山東乃至全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足式機器人”賽道是最鮮活的詩行。當參賽團隊的機器人邁著穩健的步伐走過測試場,那不僅是技術的比拼,更是對未來場景的探索。或許不久后,這些機器人就會走進工廠、醫院,成為改變生活的力量。而“揭榜掛帥”專項賽,更像一次“需求與智慧的對話”:中建八局提出的“建筑天花板剔鑿打磨”難題,被寫進賽事題目,等待全球青年創客用創新破解。這種“企業出題、賽事解題、產業用題”的模式,讓賽場與生產線無縫銜接,讓創新不再是實驗室里的孤芳自賞。
賽事的周邊,是更熱鬧的“人才集市”。《機器人產業緊缺人才目錄》在開幕式上發布,像一張“尋寶圖”,讓企業找到需要的人才,讓人才看到未來的方向;“現場雙選+云端直播”的招聘會,打破了空間的限制,讓坐在屏幕前的畢業生,也能感受到濟南的誠意;而機器人產業懇談會上,院士的智慧、企業的需求、高校的成果碰撞出火花,像一場交響樂的即興演奏,每一個音符都可能成為產業突破的契機。
山東建筑大學的身影,讓這場賽事有了“落地的根”。近百項發明專利是學校的底氣,800余萬元打造的實訓基地是堅實的舞臺,即將開設的機器人工程微專業,則為未來人才埋下了種子。在這里,參賽團隊的創意能快速對接實驗室資源,獲獎項目能直接落地孵化。賽場不再是終點,而成為了人才與濟南結緣的起點。
當機械臂的軌跡與人才的足跡在濟南重疊,當機器人的代碼與城市的發展同頻共振,這座城市正用鋼鐵的硬度與詩意的柔軟,書寫著機器人產業的未來。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張成地濟南日報·愛濟南記者郝磊)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