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訊(記者盧岳)“有魚生活賺錢是真的嗎?”最近,一款名為“有魚生活”的APP引發關注。有多位消費者稱,只要上APP看廣告作任務就能賺錢,不僅可以兌換商品、還能“擼黃金”。
另一方面記者看到,在多個投訴平臺上充斥著對有魚生活的投訴,具體問題包括存在強制消費、承諾的廣告任務無法提現、消費獲得的數據賣不出、涉嫌“資金盤”欺詐行為等。甚至有業內人士質疑,有魚生活存在“拆東墻,補西墻”的資金盤,所謂拉新人的“消費貢獻金” 是支付給老成員的收益,以此營造 “躺賺” 假象,實質是類似于“拉人頭、團隊計酬”的傳銷騙局。
真相到底怎么樣?消費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1 看廣告就能實現“躺賺”?

最近,記者看到,朋友圈、小紅書上有不少消費者都在曬 “有魚生活” APP的簽到截圖及通過該平臺兌換的日用品等內容,更不乏分享在平臺上看廣告賺福利的各類技巧。
有魚生活到底是什么?官網資料顯示,有魚生活是一款新文創電商APP,通過鏈接廣告商與用戶實現去中介化信息流投放與傭金分發,構建分傭、消費、商城利潤分配的循環體系。該應用由國中(深圳)數字研究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中數字集團)運營、深圳魚兒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為技術服務方。
據部分公開宣傳稱,有魚生活已經坐擁4000萬用戶、百萬日活,靠一套“廣告分傭+消費補貼+文化數據IP”的三重裂變模式,為中小平臺在電商紅海中撕開了一道差異化的增長裂縫。所謂廣告分傭,即看廣告賺錢,電商傭金則相當于平臺賣貨從中賺點合理的傭金,至于文化數據IP,則是指平臺上的文創類IP聯名產品。
記者注意到,網上有不少關于“有魚生活”賺錢的攻略,在黃金大漲之際,有網友甚至稱平臺可以有免費的黃金“擼”:“‘擼’十來克黃金能變現七千多塊錢,還有長篇分享內容稱,自己靠有魚生活實現了‘翻身買車’。”



然而,在投訴平臺上也充斥著大量消費者對有魚生活的投訴。以黑貓投訴為例,截至目前,有數十條對有魚生活平臺的投訴,涉及購買物品不發貨、無法退款、商品價格虛高等問題。還有消費者稱,該平臺存在強制消費、承諾的廣告任務無法提現,消費獲得的數據根本賣不出去、涉嫌資金盤欺詐行為等。

本報記者下載了“有魚生活”APP,看到首頁即是針對新人的福利,比如新人注冊提現3元、邀請3位用戶提現1元,100元IP兌現商品。同時設置了主線任務等,包括提現任務、限時任務、會員任務等,以限時任務為例,瀏覽網頁即可獲得相應的IP。
此外,在有魚生活APP上設有首頁精選、有魚好物、文創專區等欄目,分別設有消費獲得、廣告獲得、貢獻金等獎勵機制。對于新人來說,極易受上述各種福利誘惑,在該平臺消費或者看廣告。在完成簡單任務如觀看廣告、簽到等獲得收入后,這些積分變成貢獻金。
值得關注的是,有魚生活上的“貢獻金”類似于平臺的積分,用戶每天打開 APP 簽到,或是花幾分鐘看完推送的廣告,攢下貢獻金到一定的數量,可以在商城兌換東西或者到文創專區兌換相應的產品。
在有魚生活APP的文創專區,可以看到各種中國數字文化產品。該區同樣存在做任務領貢獻金的機制。如消費滿指定額度,可在30天內每日領取高額貢獻金,貢獻金可1:1兌換為“文化數據IP”。按有魚生活的說法,文化IP是一種具有增值潛力的數字資產,消費者可持有或應用后領取授權費,實現良性循環。
不過,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上反映,有魚生活平臺承諾消費返貢獻金,貢獻金兌換文化數據,文化數據可賣出去兌現,“但我消費轉換的文化數據掛了一個月都沒有賣出去,還強制消費。”
一名消費者向本報記者表示,有魚生活主要用“薅羊毛”的方式引流,讓用戶在有魚生活平臺消費購買產品,買多少送多少貢獻金。但是要每天領、要領30天才能領完,領到的貢獻金拿去換成數據,再把數據拿到交易市場賣,但是長時間賣不掉。“這背后的規則都由平臺控制,這實際上是套取大家的血汗錢。”該消費者表示。
伴隨著大量消費者涌入做任務,然而有魚生活并不像宣傳所說的看看廣告就能賺錢,這也引起諸多質疑,有用戶認為,這背后更像是一場資金盤式的龐氏騙局。有消費者向記者表示,有魚生活通過多級返利機制如推廣收益、孵化獎勵等,誘導用戶瘋狂拉新,用新成員“消費貢獻金” 支付老成員收益,營造 “躺賺” 假象,在現實中變成了借 “消費返利” 包裝,行 “拉人頭、團隊計酬” 的傳銷騙局,依賴新成員持續加入維持,一旦新增不足便會崩盤。
對于有魚生活是否涉嫌資金盤的騙局、其盈利模式等問題,本報記者就此向國中數字集團發去采訪提綱,截止發稿時,公司未對此作出回復。
2 國中數字集團融資涉嫌虛假宣傳
工商信息顯示:有魚生活APP運營方為國中數字集團實為個人獨資公司,股東為王永超,注冊資本1000萬元,但僅為認繳。
目前,國中數字曾公開宣布已完成A輪、B輪融資,融資總額數億人民幣,其中B輪融資由深圳市東方華遠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方華遠”)領投,多家知名投資機構跟投。據稱,國中數字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物聯網和區塊鏈等領域的創新數字化解決方案。此次融資將為其在數字科技領域的持續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記者看到,B輪數億融資,這也成為各種網絡“小作文”鼓吹國中數字背景強大的重要依據。但目前,國對其進行宣傳。
從投資方來看,深圳市東方華遠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商務服務業為主的企業,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個人股東利達春占股65%。另外,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最新數據顯示:國中數字登記股東為王永超個人,歷史股東曾有鼎投(深圳)投資控股公司、廣西大利網絡科技公司,其中鼎投公司認繳1000萬元但并沒有實繳,且這兩大股東均已退出,而股權登記上也未見東方華遠的身影。而國中數字宣布完成融資已是在今年1月初,時隔大半年,股東列表上并不見新的股東的身影,國中數字數億融資或涉嫌虛假宣傳。
另外記者注意到,國中數字集團宣稱公司取得了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的經紀商身份,可以從事文化數據(文化數字資產)管理與運營,實現文化數字化在消費行業與真實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并實施落地。但有深圳文創圈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個人在文創或文創衍生品的企業圈內比較熟,并沒有聽過國中數字集團。
資料顯示,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是由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承建的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核心基礎設施,于2022年8月31日上線試運行。然而,近年來有多家企業打著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名義,以積分兌換“文化數據資產”增值賺錢為噱頭,進行會員多層拉人頭消費式的騙局。
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工作人員此前向媒體澄清:企業將自己創作的文化數據資產委托我們進行上架交易的時候,我們會給予參考指導價,最終價格還是由企業決定,定價完成后就變成了一種買賣標的物,買方根據自己需要進行權屬買賣。“變現也是在他們自己的平臺上變現。文化數據標的沒有金融屬性,出現價格變化是企業個人行為。”
就有魚生活APP運營模式,以及國中數字集團融資、文創變現等問題,本報記者向該公司發去采訪提綱,截止發稿時,國中數字集團并未作出回應。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