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王杰仁
實習生丨夏路
出品丨鰲頭財經
8月14日,華創(chuàng)云信(600155.SH)發(fā)布的一紙公告,將子公司華創(chuàng)證券與貴州百靈(002424.SZ)大股東姜偉等人的糾紛推到了聚光燈下。
這場糾紛源于紓困計劃及股票質押問題,涉案金額高達17.61億元,原本的“雪中送炭”之舉,如今卻演變成了激烈的追討,背后暴露出券商紓困業(yè)務隱藏的風險與挑戰(zhàn)。
01
紓困變糾紛
六年合作緣何對簿公堂?
時間回溯到2019年,在貴州百靈大股東姜偉的多次請求和地方政府的協調下,華創(chuàng)證券響應證監(jiān)會號召,積極支持證券經營機構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助力民營企業(yè)發(fā)展。
華創(chuàng)證券通過兩期資產管理計劃(紓困計劃),以股份轉讓的形式向姜偉等人提供資金14億元,獲得貴州百靈1.61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1.54%。
同時,華創(chuàng)證券還向姜偉提供股票質押借款3.61億元,質押貴州百靈1.1億股股份。
彼時,華創(chuàng)證券及其管理的紓困基金明確表態(tài),不謀求對貴州百靈的控制權,也不會協助任何第三方謀求控制權,三方一致同意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期望實現互惠共贏。
對于貴州百靈大股東姜偉而言,這筆資金猶如“及時雨”,緩解了其資金壓力;華創(chuàng)證券也借此布局相關資產,看似是一場雙贏的合作。
隨著雙方約定的還款期限逐漸臨近,事情的發(fā)展偏離了預期軌道。
兩期紓困計劃分別于2022年7月、2024年3月到期,股票質押于2024年8月到期。
面對到期的債務,姜偉等人未能履行股份回購和還款義務。
在華創(chuàng)證券多次催促下,他們既不履行義務,也未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為保障自身合法權益,華創(chuàng)證券依法分別向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云巖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其訴訟請求包括判令姜偉等償還紓困計劃本金14億元并支付固定收益、違約金、浮動收益(若有)及與訴訟相關的其他費用;判令姜偉償還股票質押融資本金3.61億元并支付利息、違約金及與訴訟相關的其他費用。
在當初的交易中,華創(chuàng)證券并非毫無風險防范。
公告顯示,紓困計劃除直接持有貴州百靈1.61億股股份外,姜偉等還為紓困計劃額外抵質押了0.78億股貴州百靈股份,以及價值約11.43億元的房產、應收賬款及非上市企業(yè)股權作為增信措施;股票質押借款除直接質押了1.1億股貴州百靈股份外,姜偉還額外抵質押了價值約2.63億元的房產及私募股權基金份額作為增信措施。
業(yè)內認為,這些增信措施看似“全方位”保障了華創(chuàng)證券的資金安全,但從實際操作和市場情況來看,其效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02
貴州百靈自身難保
作為糾紛的另一方,貴州百靈的近況同樣不容樂觀。
這家創(chuàng)立于1999年的苗藥企業(yè),憑借銀丹心腦通軟膠囊、小兒柴桂退熱顆粒等知名產品在市場立足。
近年來,該公司發(fā)展波折不斷。
因2023年度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而“戴帽”,成為“ST百靈”。
雖在2025年6月完成整改成功“摘帽”,恢復為“貴州百靈”,卻仍未擺脫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的影響——2024年11月,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被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
截至今年6月26日,立案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公司尚未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就上述立案事項結論性意見或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貴州百靈2014年-2023年,連續(xù)10年的年度報告,收到交易所問詢函。
業(yè)績方面,貴州百靈的表現也難言樂觀。
2023年,公司首次錄得虧損,實現營收42.63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4.145億元,同比減少399.34%。
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38.25億元,歸母凈利潤3362.19萬元,同比實現扭虧為盈,但扣非凈利潤仍虧損8243.52萬元,核心業(yè)務盈利能力亟待提升。
2025年一季度,公司業(yè)績再度下滑,營收同比下滑超40%,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超50%,扣非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96.42%。
此外,貴州百靈近期正持續(xù)向銀行申請貸款。
公司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向多家銀行申請貸款的議案:擬于2025年12月31日前向中國工商銀行等4家銀行申請合計不超過7.2億元續(xù)貸款,向貴陽銀行申請不超過3億元新增貸款。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公司面臨的資金壓力。
目前,該案件的影響暫未明顯體現在華創(chuàng)證券及華創(chuàng)云信的經營層面。
華創(chuàng)云信方面預計,本次訴訟將敦促姜偉等人履約,對公司正常經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從華創(chuàng)云信近期業(yè)績表現來看,較為穩(wěn)健。
7月14日,華創(chuàng)云信發(fā)布2025年半年度業(yè)績預告,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500萬元至82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至73%。
報告期內,公司加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調整組織架構,加強成本管控,優(yōu)化資產配置,提升盈利能力,取得較好效果。
不過,華創(chuàng)證券近年業(yè)績略有波動。
2022-2024年,華創(chuàng)證券營收分別為25.09億元、30.84億元、28.4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38億元、6.35億元、4.07億元。
此次訴訟若不能順利解決,持續(xù)大額訴訟可能也會對公司聲譽造成負面壓力。
截至8月18日收盤,貴州百靈報收6.06/股。
經統(tǒng)計,華創(chuàng)證券涉及的該公司股權共計3.49億股,具體包括紓困計劃涉及的1.61億股、額外質押的0.78億股以及股票質押的1.1億股,以此計算,這部分股票當前市值約為21.15億元,超出了17.61億元的涉訴本金規(guī)模。
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價值隨股價波動會有較大變化,“討債”結果究竟如何,仍充滿不確定性。
這場橫跨數年的資本糾葛,不僅關乎華創(chuàng)證券和貴州百靈大股東的切身利益,也為券商參與紓困業(yè)務敲響了警鐘。
在未來,券商在開展紓困業(yè)務時,需更加謹慎地評估風險,完善風險防控機制,以避免類似糾紛的再次發(fā)生。
貴州百靈能否走出困境,解決債務問題,實現業(yè)績回升,備受市場關注。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