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王杰仁
實習生丨劉欣
出品丨鰲頭財經
近年來,憑借“高端”“稀缺”標簽,水牛奶在乳制品市場異軍突起,成為增速亮眼的小眾品類。
新京報近期對水牛奶市場的調查,撕開了這一熱門品類背后的重重亂象。
作為國內水牛奶產業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的龍頭企業皇氏集團,深陷其中,其發展模式與市場行為引發諸多質疑。
01
成分模糊:消費者知情權遭漠視
新京報隨機對20款同時標注“水牛”與“純牛奶”字樣的產品統計發現,無一款使用100%生水牛乳為原料,均為生水牛乳與其他種類牛乳混配,且普遍不標注水牛乳添加比例。
皇氏乳業——楊森乳業水牛純牛奶(4.0g蛋白,125mL×16盒)便是其中之一,其配料標示為“生牛乳、生水牛乳”。依據GB77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食品配料表中的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這意味著該產品中添加的其他生牛乳量多于生水牛乳。
在電商平臺中,包括皇氏、百菲、壯牛等眾多品牌的水牛奶產品,配料表幾乎都是生牛乳和生水牛乳的組合。
僅有9家商家告知了水牛乳大致添加比例,還有商家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披露相關信息,這種行為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在健康飲食趨勢下,品質與營養是影響消費決策的重要因素,乳制品作為日常營養補充的常見選擇,消費者有權了解產品的真實成分。
皇氏集團旗下產品也存在此類問題。以某電商平臺皇氏乳業食品旗艦店銷售的多款“皇氏水牛純牛奶”為例,產品配料均標示為“生牛乳、生水牛乳”,但“皇氏水牛”僅是注冊商標,產品實際是“純牛奶”。
皇氏集團在一款產品介紹中解釋稱,純水牛乳天生高乳脂,取適量生牛乳與生水牛乳通過科學配比,保留營養的同時降低脂肪、去膩留香。然而,這種解釋并不能成為不標注添加比例的理由。
02
商標亂象:行業發展受阻
水牛奶行業產品品質不一、“文字游戲”盛行,背后是缺乏行業標準與嚴格監管的尷尬現狀。
目前,市場中部分水牛奶執行GB 2519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滅菌乳》,部分執行GB 1930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生乳》,不少執行企業標準,還有部分產品因添加其他成分執行調制乳標準。
現行有效的水牛乳相關標準主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地方標準,不具備強制性,真正執行的純水牛奶產品較少。
缺乏明確統一的國家標準,給了部分企業“操作空間”。部分企業在產品中大幅摻入普通牛乳卻仍打著水牛奶旗號售賣,生產工藝也參差不齊,一些小型企業為降低成本簡化加工環節,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和營養流失。
皇氏集團雖為龍頭企業,但在行業大環境下,難以獨善其身。其產品雖有一定規模和市場份額,但在標準缺失的情況下,也難以保證產品品質的絕對穩定。
同時,部分水牛奶商品名稱存在“文字游戲”嫌疑。
“皇氏水牛純牛奶”“隔壁劉奶奶水牛配方純牛奶”中的“皇氏水牛”和“水牛配方”僅是商標,不代表產品是純正水牛奶,容易混淆商標與產品核心屬性。
“皇氏水牛”商標由皇氏集團注冊,雖符合《商標法》形式要求,但產品實際配料與宣傳的差異容易引發爭議,涉嫌誤導消費者。
“水牛配方”商標利用消費者對“嬰幼兒配方”產品高品質、安全性的印象,打造宣傳噱頭,并非真正的配方。
食品飲料行業內此類商標“游戲”案例不少,如“千禾0”“其他沒了”“多半”等商標問題都曾引起廣泛關注,給品牌帶來負面影響。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知情權,經營者有義務提供商品真實信息。各品牌的商標亂象不僅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還違背商業倫理中的誠信原則。
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水牛奶企業將“水牛”等作為商標突出使用誤導消費者,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
當下水牛奶市場正處于“品牌混戰”時期,看似繁榮的背后,不少品牌為追逐短期利益打出“擦邊球”,侵蝕消費市場信任。
皇氏集團作為龍頭企業,本應在行業發展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但目前其存在的問題,不僅影響自身品牌形象,也對整個行業健康發展造成阻礙。
皇氏集團作為龍頭企業,更應承擔起社會責任,規范自身行為,為行業健康發展樹立榜樣。
03
業績承壓:深陷虧損泥潭
近日,皇氏集團發布的202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9.05億元,同比下降13.07%;歸母凈利潤虧損576.72萬元,同比大幅下滑549.66%。
這一數據延續了公司近年來業績下滑的趨勢,揭示了這家曾以水牛奶業務領跑行業的乳企,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挑戰。
皇氏集團的業績頹勢始于2024年,公司全年營業收入20.46億元,同比下降29.21%;歸母凈利潤虧損6.81億元,同比銳降1110.73%。
這一虧損規模不僅創下皇氏集團上市以來新高,更將公司拖入連續5年扣非凈利潤為負的困境。2020年至2024年,公司扣非凈利潤累計虧損達14.74億元,主營業務造血能力持續惡化。
同時,皇氏集團現金流壓力進一步加劇,公司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6665.08萬元,同比驟降301.38%,貨幣資金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僅21.11%,短期償債風險高企。
財務數據顯示,皇氏集團資產負債率持續攀升。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達78%,創歷史新高;有息負債規模23.53億元,同比增加7.21%,有息資產負債率高達49.72%。流動比率僅為0.8,低于行業安全線,顯示短期償債能力嚴重不足。
資產質量方面,同期,皇氏集團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比例達2.38%,應收賬款同比減少18.92%,但賬齡結構惡化。公司在建工程同比激增60.13%,主要投向貴州奶水牛牧場等項目,這些長期投資尚未形成有效產能,反而加劇了資金占用壓力。
面對業績滑坡,皇氏集團試圖通過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突圍。公司引入巴基斯坦尼里拉菲奶水牛種源,推進安徽阜陽智慧工廠建設,水牛奶系列產品渠道拓展取得成效。
然而,隨著行業價格戰內卷嚴重,原材料成本上漲吞噬利潤空間,皇氏集團毛利率雖同比提升4.86個百分點至26.43%,但凈利率仍為-0.48%,盈利能力持續低迷。
市場分析師指出,皇氏集團跨界布局信息工程等業務未能形成協同效應,反而推高資產負債率。2024年商譽減值損失進一步侵蝕利潤,暴露出公司戰略決策的偏差。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