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張飛濤
實習生丨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財報數字,不同的AI賽道,正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賺錢能力。
近期,AI企業三季報的陸續發布。工業富聯第三季度凈利潤首次突破百億,寒武紀(688256.SH)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386.38%,科大訊飛(002230.SZ)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02.40%,昆侖萬維(300418.SZ)第三季度成功扭虧……
這些數字背后,揭示出當下AI產業最真實的發展態勢:算力基礎設施企業已成為明確的贏家,而大模型與AI應用層仍在探索可持續的商業化路徑。
01
“賣鏟子”最掙錢
算力基礎設施成AI浪潮最大受益者
10月29日美股開盤后,英偉達股價漲幅一度超過5%,盤中總市值成功突破5萬億美元,成為史上首個總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的公司。外界對于英偉達率先完成這一歷史成就并不意外,當產業淘金熱來臨,最先賺錢的往往是“賣鏟子”的企業。
這一規律在國內市場也得到了驗證。今年第三季度,工業富聯(601138.SH)實現營收2431.71億元,同比增長42.81%;實現凈利潤103.73億元,同比增長62.04%。這是工業富聯首次實現單季度凈利潤破百億,這一顯著的增長主要得益于AI服務器需求的爆發。
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工業富聯云計算業務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65%,第三季度單季同比增長超過75%。
云計算需求旺盛帶來的云服務商業務增長,是工業富聯業績飛升的主要原因。
今年前三季度,云服務商業務營業收入占比達云計算業務的70%,同比增長超過150%,第三季度單季同比增長逾2.1倍。其中,云服務商GPU AI服務器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0%,第三季度單季環比增長逾90%、同比增長逾5倍。
“隨著AI浪潮的發展,在產業金字塔中處于底層的算力基礎設施提供商是當前最直接的獲利者。”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同樣處于這一層級的還有人工智能芯片企業寒武紀。今年第三季度,寒武紀實現營收17.26億元,同比增長1332.52%;實現凈利潤5.66億元,同比扭虧。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紀實現營收46.07億元,同比增長2386.38%;凈利潤為16.05億元,同比扭虧。
對于業績的增長,寒武紀在財報中表示,“營業收入的增長主要系公司持續拓展市場,積極助力人工智能應用落地,使得報告期內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利潤的增長主要系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使得利潤總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均實現扭虧為盈所致。”
業績大漲也帶動了寒武紀股價飆升,一度超越貴州茅臺(600519.SH)成為A股“股王”,截至10月29日,寒武紀股價報收1461元/股,總市值為6161億元。
“對于寒武紀這類AI基礎設施企業而言,AI算力井噴需求、國產替代加速都是支撐其業績繼續上漲的動力。”前述行業觀察人士表示。
投資機構高盛給出了相似的觀點,10月18日,高盛發布研報表示對寒武紀的發展前景保持樂觀,并維持了9月初的目標價,對應市值約8795億元。
02
“淘金客”仍在摸索
大模型商業化路徑各異
相較于算力基礎設施層的亮眼業績,AI大模型與應用層企業的表現則呈現出更多元化的態勢。
科大訊飛迎來了業績拐點。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營收60.78億元,同比增長10.02%;實現凈利潤1.72億元,同比大增202.40%;實現扣非凈利潤2623.89萬元,同比增長76.50%。
除此之外,科大訊飛的經營性現金流大幅改善,第三季度經營性現金流達8.95億元,同比增長25.19%。
在科大訊飛的業績回暖的過程中,大模型的商業化落地功不可沒,尤其是在C端的應用。
鰲頭財經了解到,科大訊飛在AI教育領域的產品在今年迎來較高增長,其AI學習機產品已經連續四年銷量和銷售額位列第一,IDC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科大訊飛AI學習機全渠道銷售額第一。
反映在業績上,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其中C端業務營收占比32%,38%的同比增長率也成為營收首破百億的驅動力。
到了第三季度,這一勢頭還在延續,科大訊飛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前三季度C端業務營收增長近40%,C端總收入占比也達到34%。”
“All in AI”的昆侖萬維也迎來了曙光,今年第三季度其實現營收20.72億元,同比增長56.16%;實現凈利潤1.9億元,同比增長180.13%。
“報告期內,公司AI相關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整體毛利率達69.9%,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昆侖萬維在財報中表示。
“無論是科大訊飛迎來業績拐點,還是昆侖萬維成功扭虧為盈,都在說明國產大模型的應用化、商業化正在加速,盡管方向、側重不同,但國產大模型存在切實可行的商業化路徑,且不止一條。”行業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除了“賣鏟人”和“淘金客”,還有企業或通過“跨界聯動”、或通過“供應鏈布局”來切入AI賽道,前者如值得買科技,后者如歌爾股份。
值得買科技作為內容電商領域的代表,展示了“AI+電商”的融合成效,其在今年的三季報中首次披露了“AI相關收入”,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值得買科技實現AI相關收入3229.05萬元。
歌爾股份(002241.SZ)則是通過AI硬件布局,成為多家AI硬件企業的核心供應商。
今年前三季度,歌爾股份實現營收681.07億元;實現凈利潤25.87億元,同比增長10.33%;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05.57億元,同比增長4.42%;實現凈利潤11.71億元,同比增長4.51%。
可以看出,隨著三季報的陸續披露,資本市場對于AI產業的投資邏輯正從概念轉向業績兌現,無論是“賣鏟人”還是“淘金客”,其業績都向市場證明了AI投資的實在價值。三季報只是個開始,AI產業的萬米長跑才剛剛拉開序幕。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