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網邯鄲市新區供電公司“數字新區”電力飛巡團隊憑借“基于無人機協同中繼技術的電力線路無盲區巡視應用”項目,在2025年能源行業無人機創新項目比賽中榮獲能源行業無人機創新應用成果三等獎。該項目成功解決了復雜環境下無人機電力巡檢的信號遮擋難題,實現了巡檢效率與質量的雙重提升。
在傳統電力線路巡檢中,人工巡檢效率低、風險高;常規無人機巡檢則易受城市高樓、農村民房、山區地形等環境影響,出現信號中斷、圖傳不暢、存在盲區等問題,難以滿足電網數智化轉型需求。
為解決這一難題,國網邯鄲市新區供電公司組建了13人的“數字新區”電力飛巡團隊,于2024年建成邯鄲地區供電企業首個無人機機場,也是河北電力首家全程自主規劃實施建設無人機場的縣級供電企業。團隊創新引入中繼技術,搭建“中繼機+作業機”協同作業模式,通過空中信號接力突破物理遮擋,構建起智能巡檢新體系。
在技術落地過程中,團隊選用大疆Matrice 400作為中繼機,憑借其增強版圖傳系統和多天線架構,配合御三、M30等作業機構建穩定傳輸鏈路。通過模擬城市、農村、山區等多種場景,團隊測試確定了中繼高度、信號切換閾值等關鍵參數,實現可靠信號接力。
在路徑規劃方面,團隊借助GIS系統導入線路及地形數據,標注遮擋物,構建數字模型,制定“避障-中繼-作業”一體化飛行方案:在城市利用樓頂高空懸停中繼,在農村構建80—100米空中節點網絡,在山區依托山頂設置中繼點,實現全域無盲區覆蓋。
該項目還具備智能信號維護功能:作業機實時監測信號強度,一旦低于閾值即自動觸發中繼支援,中繼機可在10秒內建立穩定傳輸。飛控人員可遠程介入,出現斷聯時自動執行返航或懸停指令,全面保障巡檢安全。
實施以來,該項目取得顯著成效。山區線路巡視周期從7天縮短至2天,缺陷識別準確率由75%提升至92%,故障響應時間從1小時壓縮至24分鐘。在降低人工成本、避免停電損失的同時,也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和群眾滿意度,為復雜環境下的電力巡檢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案例。
該項目不僅是電力巡檢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驅動型”轉變的有益實踐,也是“科技賦能、智慧巡檢”理念的生動體現。團隊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無人機技術創新,助力智能電網建設,為保障人民群眾美好生活貢獻更多電力智慧。(周凌雁)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