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點,冀南新區林壇鎮楊洼村的昊然種養基地的恒溫菇棚內已是一派繁忙。村民王世霞頭戴照明燈,手指在菌床間靈巧翻飛,輕捏菇腳,向上一提,一顆顆圓潤飽滿的雙孢菇便落入筐中。

精心培育,孕育獨特風味
雙孢菇又叫口蘑,是食用菌的一種,菌肉肥嫩、營養豐富、口感細膩、味道鮮美,深受歡迎。雙孢菇的營養價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的美稱。其所含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核苷酸、煙酸、抗壞血酸和維生素D等,使其成為一種營養全面的食品,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消化,抗氧化,保護心臟健康等功效。雙孢菇的生長對環境要求苛刻,喜歡中溫、高濕、弱堿性、通風良好且避免強光照射的環境。
“雙孢菇炒肉片、煨雞湯、燒豆腐······”王世霞對雙孢菇菜肴如數家珍。它的烹飪精髓在于追求“快”與“鮮”。清晨采摘的雙孢菇最為鮮嫩,只需簡單清炒或滾湯,便能充分激發其原始鮮香。入口脆嫩多汁,清甜中帶著獨特的菌類芬芳。
科技賦能,破解種植瓶頸
雙孢菇嬌貴,對溫度濕度變化極為敏感,傳統種植“靠天吃飯”,產量和品質難以保證。如今,走進林壇鎮楊洼村昊然種養基地,景象截然不同。菇農們輕點手機,棚內的溫度濕度便得到精準調節,“這是工廠化恒溫菇棚,科技讓種菇變得可控高效。”
現代種植技術打破了季節束縛。傳感器實時監測環境參數,自動化設備精準調控溫度濕度。從裝料、滅菌、接種到養菇,曾經依賴人工經驗的工序,如今在數字化流水線上井然有序。
聯農帶農,小菌菇撬動大產業
基地采用“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積極培育集體經濟發展領頭雁。在黨支部帶領下,企業與農民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共同體,讓菇農從單純的生產者變為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脫貧戶成為產業發展的優先受益群體。“一年四季,無論是放菌種,還是采收菇,只要基地有活,我就會來工作,每天能掙100來塊錢,一年能有1萬多元收入。”楊大媽對這份家門口的工作很是滿意,“這里工作輕松,還能兼顧家里農活,真不錯!”
種養循環,構建多業聯產模式
基地構建“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種養循環多業聯產模式,將“種植+養殖”緊密結合在一起。抓住雙孢菇產業這根“藤”,同時還延伸帶動了糧食生產、養殖業、秸稈回收利用、冷鏈運輸等配套產業,從而激活了鄉村經濟“一池春水”。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楊洼村探索發展種植食用菌是林壇鎮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的縮影。近年來,冀南新區林壇鎮始終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增加群眾收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群眾增收。下一步,冀南新區林壇鎮將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思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并在農技指導服務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功夫,促進特色產業不斷提質升級,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彩。
(通訊員 許慧)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