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張飛濤
實習生丨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
自從2023年開始踐行"AI in AGI與AIGC”發展戰略后,昆侖萬維的業績一年不如一年。
近日,昆侖萬維公布了“歷史最差半年報”,今年上半年,昆侖萬維盡管在營收上實現了49%的同比增長來到了37億元,但凈虧損同比擴大,8.59億元的虧損額創下近十年半年報的新低。
虧損是去年全年業績的延續,2024年,昆侖萬維由盈轉虧,實現凈虧損15.95億元。
公司管理層對于AI重投入拖累業績早有預料,此前昆侖萬維董事長方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2025年昆侖萬維還處在獲取用戶的階段,預計到2026年會實現全面盈利。
當下的AI領域,似乎存在“虧得越多,漲得越快”的估值邏輯,AI芯片公司寒武紀(688256.SH)連虧8年,股價卻在近期一度逼近1600元/股,成為A股市場唯二的千元股。
昆侖萬維也不例外,在8月22日發布財報當天,昆侖萬維股價漲停,盡管財報發布后的幾個交易日有所回落,但仍處于今年的高位區間。
越虧越漲的背后是業績預期,在市場和公司管理層的雙層壓力下,昆侖萬維在AI商業化上開始發力,比如其天工App,在今年改版時弱化了搜索標簽,轉向了更具前景的辦公領域。
效果如何仍然未知,現階段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外部市場都對昆侖萬維給予了充分的耐心,不知這種耐心最終會轉化成收獲還是失望。
01
“增本降效” 投資魔法失靈
昆侖萬維虧損擴大
成本激增、收益下降,是昆侖萬維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
先看成本端,All in AI后,昆侖萬維費用激增。報告期內,昆侖萬維營業成本11.24億元,同比增長106.21%,遠高于同期營收49.23%的增幅;銷售費用18.27億元,同比增長95.57%,在絕對值和增長率上均是三費中最高的;管理費用6.2億元,同比增長33.04%;研發費用8.32億元,同比增長6.75%,增長幅度最小。
換言之,今年上半年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可視作“花錢買來的”,與此同時,更多的成本花在了市場推廣而非技術儲備上。
實際上,近5年來,昆侖萬維的銷售和研發費用一直處于上升態勢。
2020年至2024年,其銷售費用分別為14.23億元、14.73億元、15.66億元、16.20億元和23.04億元,研發費用則分別為5.11億元、5.96億元、6.9億元、9.68億元和15.43億元。
可以看出,在重注AI后,昆侖萬維的銷售和研發費用有了跨越式增長。
“這符合AI行業的情況,一方面昆侖萬維轉向AI業務必然需要重金投入研發,另一方面AI作為其初創業務,在產品推廣上也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尤其是在商業化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成本上漲的同時,昆侖萬維的收益也在下降,“增本降效”之下,昆侖萬維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昆侖萬維互聯網行業毛利率為69.63%,同比下滑了8.27%。
分產品看,其短劇業務無往期可比數據,搜索業務與去年同期持平,廣告業務和海外社交業務的毛利率則分別下滑了8.48%和12.95%。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昆侖萬維旗下6家對公司凈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參股公司中,4家出現經營虧損。
其中與AI相關的SkyworkAI Pte. Ltd.和北京天工智力分別虧損了4.52億元和2.85億元,虧損原因則為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業務為投資管理的昆侖集團有限公司在報告期內也虧損了3.2億元,虧損主要來自于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此前昆侖萬維曾在Grindr、映客、趣店、DADA等項目的投資中收獲頗豐,在重注AI后,昆侖萬維的投資“魔法”逐漸失靈。
2024年,昆侖萬維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8.73億元,今年上半年的這一數據則為-3.8億元。
02
AI業務營收從占比0.68%到不披露
昆侖萬維有點著急
距離實現“全面盈利”還有一年半的時間,為達成這一目標昆侖萬維仍寄希望于AI應用的商業化,但目前來看進展緩慢。
圖片
2024年全年,其AI軟件技術業務營收僅為3858萬元,占總營收比重為0.68%,今年上半年,該業務營收則未單獨披露。
鰲頭財經注意到,為加速盈利昆侖萬維調整了部分AI產品的策略。
今年5月份,昆侖萬維旗天工AI強化了文檔辦公功能,增強了產品的智能工具屬性。
“AI搜索目前并沒有大規模商業化的落地場景,而‘office’類工具等可帶來效率提升的場景被視為AI商業化的一大方向,天工AI的產品方向微調說明了昆侖萬維開始為盈利‘著急’。”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事實上,AI產品的商業化僅靠天工完全不夠。
一方面,截至目前其在App store效率排行榜中排名第153位,與豆包、騰訊元寶、DeepSeek等產品差距明顯,七麥數據顯示其在iPhone設備上近3個月的下載量僅為11.19萬;另一方面,在相關領域WPS、釘釘等玩家已有用戶和技術積累,天工在市場競爭上處于劣勢地位。
昆侖萬維AI商業化的前景,或許在AIGC領域上,這也是其主要攻略的方向。
鰲頭財經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昆侖萬維已經發布多款AI大模型產品:2月18日,發布AI短劇創作的視頻生成模型SkyReels-V1;3月26日,發布音樂推理大模型Mureka O1;4月21日,發布SkyReels-V2。
在技術能力上,SkyReels-V2現已支持生成30秒、40秒的視頻,但該賽道目前尚無成功的商業化產品跑出,同時還面臨著內容質量不穩定、內容版權認定等問題。
可以看出,昆侖萬維在AI商業化落地上有些著急了,這或許也是“算賬”算出來的結果。
2024年到今年上半年,昆侖萬維累計虧損了24.54億元,且虧損幅度在擴大。
截至今年6月30日,其賬上的貨幣資金為15.4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則為17.93億元。
“按照現在的虧錢幅度,昆侖萬維賬上的資金也就夠虧個一年半載,2026年實現全面盈利,不僅是對外公布的目標,更可能是公司內部劃下的生死線。”前述行業觀察人士表示。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