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王杰仁
實習生丨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
財報的發布為三花智控一路飆升的股價帶來了降溫效果。
自今年9月份起,三花智控的股價呈現出強勁的上漲態勢。特別是在10月中旬,市場上關于其獲得特斯拉訂單的傳聞不脛而走,使得三花智控的股價猶如火箭般躥升。10月15日開盤后,股價直線拉升并封死漲停板,最終報收于44.18元/股,市值也一度飆升至1859.5億元。
盡管隨后三花智控對這一傳聞進行了辟謠,但市場的熱情并未因此減退。到了10月29日,其股價更是報收于52.99元/股,刷新了歷史新高。
然而,10月30日,三花智控發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財務報表。財報公布后,三花智控股價連續多個交易日下跌,截至11月11日,股價報收于43.90元/股。
事實上,三花智控所披露的三季報表現并不遜色,甚至可以用亮眼來形容,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了雙增長。在外界看來,盡管交出了一份出色的財報,但股價連續陰跌,反映出市場對其高昂估值的擔憂情緒。
01
機構目標價已觸頂?
三花智控高估值陷分歧
三花智控此前的估值是否真的偏高呢?
以財報發布后一天的10月31日其在A股市場的收盤價來計算,其動態市盈率高達52.02倍,靜態市盈率為67.81倍,市凈率也達到了6.64倍。這一估值水平顯著高于其所處板塊的市場平均水平。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類企業盾安環境當日的動態市盈率僅為12.62倍,靜態市盈率為14.06倍,市凈率為2.32倍。
鰲頭財經在梳理相關研報時發現,三花智控當前的股價已經超出了多家機構的預期。例如,9月2日,建銀國際將三花智控的港股目標價從26.8港元上調至37.5港元,并給予“跑贏大市”的評級;9月12日,摩根大通研報對三花智控A股的目標價為43元,并維持“增持”評級;10月31日,國盛證券對三花智控維持“買入”評級,并給出了2025年至2027年市盈率預期分別為51倍、42倍和36倍;11月5日,中泰證券出具的研報則顯示,預計2025年至2027年的市盈率預期分別為50倍、43倍和37倍。
顯而易見,三花智控目前的估值和市盈率均已超越了上述機構所給出的指引目標。
當然,市場聲音也存在分歧。10月31日,中金公司發布研報,不僅繼續維持“跑贏行業”的評級,還上調了對三花智控的盈利預期。
“我們上調A股目標價38%至59.5元,上調目標價19%至50.00港元,A股對應59.0倍/52倍2026年市盈率,較當前股價有16.2%的上行空間,H股對應45.4倍2025年市盈率和39.5倍2026年市盈率,較當前股價有19.9%的上行空間。”中金公司在研報中這樣寫道。
中金公司之所以給出這樣的判斷,主要是考慮到機器人板塊估值中樞的提升。
鰲頭財經統計了今年6月份至今的21家機構預測信息發現,僅有中金一家給出了“跑贏行業”評級,14家機構認為“買入”,3家機構認為“推薦”,3家機構認為“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發稿時,三花智控股價為43.97元/股,對應的市盈率為45.81倍,基本已回歸大部分機構預測的區間。
“‘強勁業績’和‘高昂估值’并存的現象,讓三花智控成為了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隨著特斯拉訂單傳聞的澄清以及財報的發布,外界對于三花智控的估值也逐漸冷靜。”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02
傳統業務仍是基本盤
機器人業務尚未貢獻營收
事實上,高估值本身不是問題,市場存在分歧也屬正常。真正的問題在于,當前的高估值是反映了其未來的增長潛力,還是已經透支了市場的預期?
市場對三花智控的高預期,大多來源于其機器人業務的發展前景,然而該業務目前仍處于“PPT”階段,尚未對營收形成實質性影響。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三花智控實現營收162億元,同比增長18.91%,其中制冷空調電器零部件產品營收103億元,同比增長25.49%,占總營收比重為63.88%;汽車零部件產品營收58.7億元,同比增長8.83%,占總營收比重為36.12%。
對于外界高預期的機器人業務,則尚未對三花智控業績做出實際貢獻。“2025 年上半年,公司聚焦多款關鍵型號產品開展技術改進,配合客戶進行全系列產品研發、試制、迭代、送樣,獲得客戶高度評價,并取得了一系列圍繞現有產品的創新成果,實現了產品力的整體提升。”三花智控在財報中表示。
換言之,三花智控當下的基礎盤仍是空調家電核心零部件業務和依托于新能源的汽車熱管理業務,當前的高估值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機器人風口的推動。
將三花智控吹上風口的是特斯拉“天價訂單”傳聞,10月15日,有消息稱特斯拉向三花智控下達了價值6.85億美元的Optimus線性執行器訂單。
當日晚間,三花智控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關注到網絡媒體上有大量關于三花智控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傳言。以上關于三花智控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傳言不屬實,公司也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2025年10月15日公司亦未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
在此之前,三花智控為特斯拉新能源車Tier1供應商,主要負責熱管理等部件供應。
“這一傳聞也符合資本預期的邏輯,作為早已加入特斯拉供應鏈的三花智控,對于進入特斯拉Optimus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具有先天性優勢。”前述行業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但這種優勢最終是否能轉化為實際訂單,仍需要時間來驗證。”
答案呼之欲出,在機器人業務轉化為實際營收之前,三花智控當下的高估值,或許只是市場預期下的泡影。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