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升驟降的電梯,先兆流產的診斷,和一串被忽視的故障代碼。孕婦曹女士從未想到,一次普通的電梯乘坐會讓她與未出生的孩子面臨生命危險。10月26日,青島湖島世家小區9號樓1單元的電梯在運行中突然驟升驟降,深受驚嚇的她被送醫后診斷為先兆流產。
“我們每天都坐這部電梯,誰能想到會出這種事?”曹女士一家陷入深深的焦慮。醫學資料表明,孕期突受強烈驚嚇,即便最終保住胎兒,也可能對胎兒發育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事發半個月,沒有任何一方主動承擔責任。物業、市場監管、街道辦……一個個本應守護居民安全的部門,卻在這起人命關天的安全事件中,上演了一場冰冷的“踢皮球”。
隱患早有征兆,維保記錄卻“完美無瑕”
湖島世家小區的電梯問題并非偶然。
青島市北區市場監管特種設備科工作人員坦言,業主經常投訴這部電梯,電梯確實存在“驟升驟降”現象。該工作人員直言不諱地指出:“開發商為節約成本,選擇的電梯本身就不是太好。”
令人震驚的是,盡管電梯維保卡顯示最近一次維護就在事發前幾天(10月17日),卻未檢出任何問題。這份“完美”的維保記錄,與事后暴露的嚴重隱患形成鮮明對比。
電梯維修單位事后向物業發出的《工作聯系函》中明確寫道:該單元兩部電梯的變頻器出現性能下降、元器件老化;制動器磨損、間隙即將超標。
維修單位建議立即更換變頻器和制動器,以免導致“困人事故”、“影響制動性能”、“變頻器突然故障”等嚴重后果。
故障記錄中一連串觸目驚心的代碼——“300 DC Bus Over”“210 Cnv IPM F1t”“208 Bus Car Fail”“504 Enc Pos Err”——如同這臺“垂死”設備發出的最后哀鳴。
監管部門“風險提示”,建議居民換電梯乘坐
面對如此嚴重的安全隱患,負有直接監管責任的青島市市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卻給出了令人瞠目的回應。
相關工作人員稱,該電梯的核心部件(變頻器、制動器)“確已超過建議使用年限”,并形象地比喻:“相當于汽車的發動機和剎車”。他透露,維保公司早在一兩年前就已口頭告知物業這一情況。
然而,當被問及為何不強制要求更換時,該人員卻表示:“我們監管職責是電梯維保有沒有按時做。但是需要花錢換配件,這塊是我們沒辦法的了,我們管不了錢。”
他最后給出的“解決方案”竟是——“建議您乘坐那個靠外的那個電梯,那個相對而言故障小點。”
監管的底線,從保障安全,悄然淪為了廉價的“風險提示”。
街道辦鎖死維修基金,“應急通道”形同虛設
根據《青島市房屋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第27條明確規定,電梯發生故障影響正常使用,可申請應急使用維修資金。
然而,當業主要求物業啟動應急程序時,物業卻表示“咨詢過街道,街道部門沒有走過,物業這邊只能走一般流程,走不了應急流程。”
湖島街道辦以“我們來看了電梯現在可以運行”為由,“不符合應急使用維修基金的條件”。
白紙黑字的法規,在基層執行中竟成了一紙空文。明確規定的“緊急情形”被權力之手牢牢鎖在“籠子”里。
小區業主悲憤質問:“難道非要等出了人命,才叫‘應急’嗎?難道要我們為他們的失職失責不作為買單嗎?”
責任鏈全線斷裂,居民被迫“賭命”乘梯
從開發商為省錢選購電梯,到維保單位“紙上維保”未能發現明顯隱患,從物業公司未能及時推動配件更換,到市場監管局“管不了錢”的無奈托詞,再到街道辦對應急資金的僵化解讀……一條本應環環相扣的安全責任鏈,在湖島世家這“帶病運行”的電梯面前,節節斷裂。
維保公司給出了技術真相,監管部門闡明了權責邊界,街道和物業則演示了官僚程序的“完美”閉環。 所有部門的解釋都聽起來“合情合理”。
只剩下每日被迫乘坐“病梯”的居民,在“建議乘坐另一部”的提醒中,繼續他們的“賭命之旅”。
電梯門一次次開合,居民們不得不在忐忑中做出選擇:是冒險乘坐那已知有隱患的電梯,還是聽從建議使用另一部“相對安全”的?
當公共安全讓位于成本算計,當監管責任退讓為風險提示,當應急機制困死于條文解讀——我們不禁要問:究竟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打破這個困局,讓安全不再是奢談?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