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張飛濤
實習生丨陳欣
出品丨鰲頭財經
奮斗永不終止。83歲的韓德瑋是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行科工)的實控人,在早就應該退休安享晚年的年齡,韓德瑋還在為上市發起沖刺。
近期,大行科工更新招股書,擬于港交所主板上市。大行科工主營折疊自行車,該公司的自行車可不便宜,平均零售價高達3000元,這個較為小眾的賽道近幾年受到不少中產和年輕人的青睞,一年銷量突破20萬臺。
大行科工盡管聚焦小眾賽道盈利水平可觀,但細分行業的成長空間有限是顯而易見的,并且其較依賴第三方經銷商的模式、海外市場發展失利等現狀埋下了長期的隱患。
01
83歲創始人攜折疊自行車再闖港股
大行科工自從推進港股IPO以來,其高比例分紅、產能失衡、依賴外包等方面就備受市場質疑。
7月22日,大行科工再次向港交所呈交了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文件,獨家保薦人為中信建投國際。這是大行科工2025年1月20日遞表失效后,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
在這份申請文件中,公司并未披露擬募集的資金總額及發行的股份數量,從7月17日中國證監會的備案材料可以看到,其擬發行不超過910萬港股。
大行科工是由韓德瑋博士于1982年創立,韓德瑋的創業史也頗為傳奇,于1941年出生于廣東韶關,9歲時隨父母移居中國香港,19歲又舉家移民美國。在美國,韓德瑋獲得南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后投身激光研發領域,成為美國小有名氣的航天專家和物理學家。
1982年,41歲的韓德瑋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放棄穩定且前景光明的科研工作,轉而創業。大學求學時每天都需將自行車拆解后塞進汽車的經歷,讓他想要設計一款既能保持騎行性能又能快速折疊的自行車。
1984年,大行科工在中國臺灣建立工廠,第一年生產的6000臺折疊自行車便迅速售罄。折疊自行車因小巧靈活、存放不受空間限制,解決了通勤的痛點。
韓德瑋也從一名物理學家,轉型成折疊自行車公司創始人,被外界稱為“現代折疊自行車之父”。如今,83歲高齡的韓德瑋依舊堅守在一線,擔任著大行科工執行董事、董事長兼總經理。
另外,大行科工管理層也面臨老齡化的問題,創始人韓德瑋83歲,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李秀芬60歲,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李桂玉41歲。三位獨董中,李勵生83歲,劉學權67歲。
02
依賴代工和第三方供應商
從業績看,大行科工2022年-2024年實現收入分別是2.54億元、3億元、4.51億元,2025年前5個月收入是1.85億元,凈利潤分別是3143.4萬元、3485萬元、5229萬元和2152萬元。營收和凈利潤呈逐年增長態勢。
從收入構成來看,大行科工的收入主要來自銷售大行自行車,其2022年-2024年的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分別為93.4%、96.1%、98.1%。并且,大行自行車的價格遠高于同類自行車品牌。
據招股書,大行科工將每輛售價在5000元或以上建議零售價的自行車稱為高端價位產品,售價在2500元-5000元的稱為中端價位,售價低于2500元的稱為大眾市場價位。
按照2025年前4個月的銷量計算,在大行自行車業務線的營收中,上述三類市場占比分別為10.4%、68.4%、21.2%。
招股書顯示,目前,大行科工產品組合已從折疊自行車發展到其他自行車類型,包括公路自行車、山地自行車、兒童自行車和電助力自行車,截至2025年4月30日,共有超過70款自行車車型。不過,大行科工仍以銷售折疊自行車為主,2024年,大行科工折疊自行車零售量達22.64萬輛,占總銷量的98.6%。
目前,大行科工面臨著比較嚴重的第三方供應商“依賴癥”,2022年至2025年前4個月,大行科工由OEM供應商生產的自行車數量分別為44037輛、76476輛、136690輛及65964輛,分別占當期公司生產自行車總數的29.5%、45.1%、56.8%和65.5%,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五大供應商采購占比從2022年的32.7%上升至2025年的52.1%,2025年前4個月,向最大供應商的采購額占到了17.6%。
這種從供應鏈開始到制造生產環節都較為依賴第三方的模式,對于長期品控和質量的把關存在隱患,大行科工也在申報書中提及,我們高度依賴多家第三方供應商(包括OEM供應商和原材料供應商)及時提供所需的原材料、部件和制成品。
另外,大行科工的外包模式也使得其成本大幅提升,2022年-2025年前4個月,公司產生的外包生產成本分別約為3560萬元、6860萬元、1389萬元及5830萬元,分別占同期銷售成本的約20.2%、34.5%、48.3%及47.1%,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直至今年前4個月,有將近一半的成本都是用于支付代工廠的費用,積壓了利潤空間。
03
大比例分紅九成進創始人腰包
大行科工提前預見了自己的瓶頸。據招股書顯示,按零售值計,2023年全球自行車行業的市場規模為3740億元,其中折疊自行車168億元,占比僅有4.5%。中國市場,2023年中國內地折疊自行車市場規模為14億元,預計2028年為38億元。這個規模使得大行科工要成為一家業績持續高增的公司的空間非常有限。
另外對于相對昂貴的價格,國內中產也愈發理性,增速或逐漸放緩,因此除了國內市場,大行科工還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從資料來看,大行科工的產品已銷售至25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4年末,已有35名海外經銷商。
大行科工的海外拓展并不樂觀,2022年至2025年前4個月,大行科工的海外銷售占比分別為22.1%、6.8%、6.6%和5.6%,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呈現逐漸下滑的態勢。
由于現年83歲的創始人韓德瑋控制大行科工九成股權,因此大眾對于股權過于集中也表現出擔憂。今年1月,大行科工曾首次遞交招股書,但3個月后便開始突擊式分紅,分紅金額2000萬元,占到公司前4個月凈利潤的九成以上。
統計顯示,自2022年到2025年4月底,大行科工已經以宣派股息的方式進行了4次分紅,累計分紅金額約6150萬元,這些分紅大部分都落入了“一股獨大”的韓德瑋腰包。
大比例的分紅也讓大行科工的現金流大幅萎縮,2024年底,大行科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02億元,到了2025年4月30日,下滑到5902.4萬元。
大行科工顯然對于上市募資頗為急切,但大股東若按照此前做法繼續大比例分紅,而無法打開更大的市場和空間,投資者是否會愿意為此買單,值得思考。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