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王杰仁
實習生丨夏路
出品丨鰲頭財經
視覺中國(000681.SZ)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11月22日,視覺中國及其兩家關聯公司就侵權攝影師戴建峰一案發布致歉聲明,這場歷時兩年的訴訟以其被判賠償1.5萬元、公開道歉落幕。
法院認定其非法銷售戴建峰照片并反向索賠的行為不當,而這已是視覺中國繼2019年“黑洞照片版權”“國旗國徽圖庫收錄”爭議后,再陷版權風波。
版權爭議未平,業績壓力又至。2025年前三季度,視覺中國營收微增0.3%至6.10億元,凈利潤卻同比下滑9.03%;近5年綜合毛利率從63.52%降至46.81%,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衰減。
視覺中國押注AI轉型,2025年AI訓練服務收入同比增300%,但2024年AI相關收入占比僅2.22%,尚未成為業績支柱,且高研發投入加劇現金流壓力。
一邊是反復出現的版權爭議,一邊是主業頹勢難改、新業務貢獻有限的業績困境,如今籌劃H股上市的視覺中國,究竟該如何平衡版權合規與商業盈利,又能否借轉型真正破局?
01
侵權判決落定,“維權”爭議再掀波瀾
11月22日,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兩家關聯公司,在視覺中國官網聯合發布“關于戴建峰起訴視覺中國等三公司著作權糾紛案消除影響聲明”,就侵權行為公開致歉。
這一動作源于此前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歷時兩年的攝影師維權案終于塵埃落定。
回溯糾紛起點,2023年10月,攝影師戴建峰在微博發文稱,視覺中國未經其許可非法銷售其拍攝的《銀河下的村莊》等照片,還反向向其索賠8萬余元,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今年11月20日,判決書顯示,法院認定視覺中國通過案外人獲取該照片后,以2400元價格向第三方銷售,并謊稱擁有著作權,侵犯了戴建峰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與署名權;同時明確視覺中國向戴建峰索賠8萬余元的行為“明顯不當”,存在權屬審查疏漏、重業務輕風險的問題。
最終判決要求,視覺中國及下屬兩家公司連帶賠償戴建峰經濟損失及維權支出1.5萬元,并在官網首頁連續48小時刊登道歉聲明。
目前,涉案作品已下架,侵權行為已終止。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視覺中國首次陷入版權爭議。
2019年,該公司因宣稱“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擁有版權、圖庫收錄國旗國徽圖片等事件引發輿論嘩然,隨后天津市網信辦進駐督導,其全資子公司漢華易美(天津)圖像技術有限公司被處以30萬元罰款,公司股價還曾連續三日一字跌停。
更令市場質疑的是,作為一家民企,視覺中國商品名稱為什么能冠以“中國”兩字?
企查查APP顯示,視覺中國曾申請注冊多枚“視覺中國VISUAL CHINA GROUP”“VCG”文字及LOGO商標,其中多枚“VCG”商標以及LOGO圖形商標已成功注冊,但含“視覺中國”文字的商標均被駁回,處于無效狀態。
02
業績增長乏力,AI轉型尚待破局
侵權風波未平,視覺中國的業績表現也持續承壓。
據2025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視覺中國實現營業收入6.10億元,同比僅微增0.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431.40萬元,同比下降9.03%,“增收不增利”態勢明顯。
拉長時間線看,視覺中國近年業績波動加劇,盈利能力持續弱化。2022年至2024年,營業收入雖從6.98億元增至8.11億元,年均增速約7%,但歸母凈利潤卻呈現“降-升-降”走勢,分別為9828.34萬元、1.46億元、1.19億元,2024年凈利潤同比降幅達18.17%。
毛利率的持續下滑更凸顯主營業務困境。2020年至2024年,視覺中國綜合毛利率從63.52%逐年降至46.81%,5年間下滑16.71個百分點;其中占營收超99%的核心業務“視覺內容與服務”,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降8.71個百分點至46.74%,較2018年的高點68.58%更是縮水21.8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賺錢能力大幅衰減。
為扭轉頹勢,視覺中國近年大力押注AI轉型,提出“AI智能+內容數據+應用場景”戰略,包括布局AI芯片與多模態生態、推出AI輔助創作平臺、與百度、華為等企業達成數據合作等。
在AI業務方面,視覺中國在2024年推出了業內首個AI輔助創作作品投稿指南,指導簽約作者利用AI輔助創作藝術作品,報告期內已收錄AI輔助創作圖片/視頻數量超過600萬,銷售金額超過1800萬元。
在音視頻領域,視覺中國通過與控股子公司光廠創意進行業務協同,2024年音視頻業務銷售規模同比大幅提升,該業務銷售額的營收占比由2023年26%增長到2024年的34%。
2025年數據顯示,其AI訓練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00%,AI輔助創作平臺銷售額突破2700萬元,收錄AI輔助創作素材超600萬件。
今年6月,視覺中國公告稱,為加快公司在AI方面的布局,促進公司“AI智能+內容數據+應用場景”戰略規劃的協同發展,深圳市龍崗區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擬對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北京華夏視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大象視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增資10000萬元。
但從收入貢獻來看,AI業務仍處于“小而美”階段。2024年,AI輔助創作相關收入僅1800萬元,占當年營收的2.22%;2025年AI業務銷售額雖有提升,但占比仍不足5%,尚未能成為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此外,高研發投入還加劇了現金流壓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凈流出4138萬元,主要用于AI研發與3D內容基地建設。
當前,視覺中國正籌劃發行H股在港交所上市,以支持全球化戰略,但具體方案與時間表尚未確定。在侵權爭議持續、主業盈利能力弱化、AI轉型尚未見效的多重背景下,視覺中國未來如何破局仍待觀察。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